今日秋分,“贴秋膘”吃点啥?中医教你这样防病养生,平安度过“多事之秋”!
浏览:9382次时间:2021.09.23
晚晴
唐·杜甫
返照斜初彻,浮云薄未归。
江虹明远饮,峡雨落馀飞。
凫雁终高去,熊罴觉自肥。
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。
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有云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时,昼夜等长。秋分后,昼短夜长,昼夜温差加大,气温逐渐下降。我们要如何调摄,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达到养护身体的目的呢?今天我们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(治未病)中心陈娜主治医师来和大家谈一谈。
起居养生
秋分,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,以起居规律,早睡早起为宜。夜晚属阴,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,可以更好地固护阴津,收敛阳气。白天属阳,早起可顺应阳气的生长,使得肺气舒展,防止收敛太过。
在民间有“春捂秋冻”的说法,对于普通人群,适当的“秋冻”为佳,不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,以凉而不寒为度,可以有效提高抗寒能力,适应寒冷天气的到来。但对于小儿、老人或体质较弱的人群,并不适合“秋冻”,早晚寒凉,日夜温差大,要适时增减衣物,预防受寒。
情志养生
秋风瑟瑟,秋雨绵绵,所谓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人们更容易产生悲伤、消极的情绪。此时可以多和家人团聚,多向他人倾诉,排解忧愁,保持乐观的心态。听听喜欢的音乐,唱几首喜欢的歌,或者喝茶、画画、垂钓、下棋等,保持心情舒畅,神志安宁,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。
运动养生
秋分时节,坚持适宜的锻炼,既可调养肺气,又可提高肺脏机能,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寒能力。对于普通人群,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身体状况,选择登高、慢跑、散步、打球、游泳或其他户外运动。对于老年人或体质偏弱的人群,可以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五禽戏等,也能达到锻炼的效果。运动前注意保暖,先充分热身再减少衣物,运动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,避免运动损伤,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,切勿大汗淋漓。
饮食养生
历来,一到秋分节气,便有“秋分贴秋膘”的说法,但在物质丰富、部分人出现营养过剩的当下,盲目“贴秋膘”并不合适,反而容易导致肥胖、胃肠负担过重等情况的发生。而秋季,人们更容易出现口干、唇裂、鼻塞、流鼻血、咽痛、阵发性干咳、大便干燥等一系列的“秋燥”症状,秋分又以“凉燥”为特点。所以饮食上以“清润、温润”为主,注意饮食均衡,食物品种多样化,少食煎炸辛辣,多食新鲜蔬果,比如芝麻、核桃、莲藕、荸荠、甘蔗、秋梨、柑橘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芝麻等,可以在运动锻炼出汗较多时食用,可以达到养阴润燥的目的。
推荐药膳
橄榄牛蒡瘦肉汤
主料:青橄榄6枚,牛蒡根20克,瘦肉150克。
做法:将材料洗净,同时放入瓦煲中,加入清水,煮1个小时左右,食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清肺利咽,生津止渴。
适合人群:经常熬夜、长期吸烟或喜辛辣刺激致咽喉损伤者,秋季经常咽喉不适的人群。
五汁饮
主料:芦根10克,麦冬10克,荸荠50克,莲藕50克,秋梨1个。
做法:将芦根、麦冬用清水浸泡30分钟,荸荠、莲藕洗净,秋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,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水没过材料,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30分钟左右,即可食用。
功效:生津润燥。
适合人群:秋季干咳、咽干和皮肤干痒的人群,也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方。
温馨提示:本文经验方仅供参考,服食请遵医生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