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列岫亭》
宋·江定斋
倚槛穷双目,疏林出远村。
秋深山有骨,霜降水无痕。
天地供吟思,烟霞入醉魂。
回头云破处,新月报黄昏。
“气肃而霜降,阴始凝也。” “霜降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,此时天气逐渐变冷,且常有冷空气侵袭,昼夜温差变化大,因此要做好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十分重要,可以为进入寒冷的冬天预热。那么,霜降如何保健养生呢?今天我们邀请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(治未病)中心何海花主治医师来跟大家聊一聊~
适时添衣,保暖防寒
霜降时期早晚温差大,时冷时热,经常会让人感到措手不及。为预防“贼风”侵袭,需随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,但添衣不要太多、太快,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。建议多备几件秋装,做到酌情增减,随增随减。
另外,霜降后要减少秋冻,注意保暖。此时节是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关节炎、心脑血管等疾病复发的高峰期,有上述疾病的人群,不宜秋冻。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,适时增减衣服,外出时可戴口罩,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。对于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而言,若“老寒腿”发作,可做一个盐袋加热后局部热敷,缓解疼痛。
适度锻炼,强身健体
适时有度的体育锻炼,可增强抗病能力,但应避免剧烈运动,可以选择瑜伽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广播操、慢跑、散步等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。每次运动前,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,不宜过度劳累,更不可大汗淋漓,使阳气外泄、伤耗阴津,削弱机体的抵抗力。
心静平和,远离悲秋
从藏象说来看,肺与秋气相应,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。秋风冷雨,花木凋零,万物萧条,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、凄凉之感,易产生抑郁情绪,所以还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。应有“心无其心,百病不生”的养生素质,养成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,乐观开朗,宽容豁达,淡泊宁静的性格。收神敛气,保持内心宁静,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。
秋补宜平,滋阴润肺
此时节仍以燥气当令,表现症状为唇干、口干、鼻干、咽干、舌干少津、大便干结、肌肤干燥甚至会出现皲裂。预防秋燥,关键在于养肺润燥,根据中医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在出现上述症状时,除了要多喝水、多吃果蔬、避免辛辣食品刺激之外,一日三餐也可适当煮些滋阴养肺的粥来喝。此时可视个人症状选择滋补肺阴、清除燥热的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枸杞、莲藕、莲子、麦冬等药材或食物入粥,以防止干燥的发生。
另外,合理地安排起居,做到早睡早起,因为早睡能养阴,早起的时间呼吸新鲜的空气,能舒心养肺,还能保证机体津液充足、精力充沛。
推荐粥品、茶饮
麦门冬粥
材料:麦冬10克,大枣2颗,冰糖5克,白粳米150克。
做法:将白粳米、麦冬、大枣洗净后放入锅内,加水,猛火煮开,再用小火煨至米烂、粥稠,最后加入冰糖便可食用。
功效:养阴生津。
百合粥
材料:鲜百合30克(干百合碾粉20克),糯米50克,冰糖适量。
做法:鲜百合掰开洗净,与糯米同入砂锅内,猛火煮开,再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,加冰糖即成。
功效:养阴润肺,宁心安神。
荸荠肉片
材料:猪肉100克,荸荠200克,油、老姜、香葱、淀粉、盐各适量。
做法:
1.猪肉切薄片,荸荠去皮切片,老姜切片,香葱切寸段;
2.肉片中放盐、淀粉抓匀;
3.锅中放油烧至六成热,下肉片滑散;
4.下荸荠片、加盐稍炒,下葱段、生姜合炒,起锅装盘即可。
功效:健脾滋阴润肺。
菊花人参茶
做法:选取菊花干花蕾4-5颗,人参10-20克。将人参切碎成细段,与菊花一起用热水加盖浸泡10-15分钟即可。
功效:清肝明目。
桑叶枇杷叶茶
做法:取桑叶、枇杷叶各5克,先将中药材置入纱布袋,用500毫升热开水冲泡,闷约10分钟后,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饮用。
功效:化痰止咳。
应季养生,穴位常揉
迎香穴
位置: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唇沟中。
方法: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,常念呬(“嘶”音)字。
功效:宣通鼻窍,预防感冒。
太溪穴
位置: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,在内踝尖和跟腱的凹陷处。
方法:用双手大拇指对此穴位按摩,也可以用光滑的木棍按揉,注意力度轻柔,不能过度用力,以免伤及皮肤。
功效:滋阴益肾,壮阳强腰。
中脘穴
位置:中脘穴在上腹部,肚脐中间向上四寸部位。
方法:把双手重叠在一起,按压在此穴位上,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分别按摩100圈。摩擦时让手掌紧贴着皮肤,带着皮下脂肪和组织做小范围的旋转动作,一直让腹腔产生热感为度,尽量是饭后30分钟之后按摩,力度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恶心和疼痛。
功效:补中益气,健脾和胃。
足三里穴
位置: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。
方法:用大拇指对足三里穴进行点按,由于小腿皮肤比较厚,可以适当增加力度,点按5-10分钟,以酸胀为度。
功效:补中益气,通经活络。
温馨提示:本文经验方仅供参考,服食请遵医生指导。